6月19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新华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第二批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推选活动线下交流会在周恩来纪念馆举行。全省50多名课程设计师来到现场,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薪火频道主任颜彦主持活动。
会上,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致欢迎词。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多次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深化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举办此次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推选活动,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淮安周恩来纪念地作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思政课”方面都开发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涉及学校众多、范围广泛、效果显著。今后,也将始终牢记使命,与各方共同探索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携手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让优质红色资源直达基层,滋润广大青少年的心灵,铸魂育人,为培养“四个自信”青少年贡献淮安力量。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兼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研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许冬红分别围绕《馆校结合,彰显抗战文物的育人价值》《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设计建议》两个主题现场辅导,答疑解惑,为课程设计师们把握文件要点,切实提高申报项目质量水平。
淮安区委副书记、省委驻淮安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余灏对此次活动做总结发言。他从“物质与意识”“内因与外因”两个哲学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推动抗战文物资源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馆际合作,用好红色资源,抓实红色育人,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切实发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由周恩来纪念地拍摄的“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及“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活动两个视频,观摩了周恩来红军小学“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现场教学展示。
供稿:局宣传处
摄影:武晓青
视频:王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