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火,信仰如炬。7月17日下午,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期“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结业仪式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会堂隆重举行。
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原主任张亚青,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馆长盛军以及主办方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韩晓梅、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珩、关工委副主任王大勇,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李永权,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主任李子权等领导嘉宾,以及南京理工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师生代表共同见证研学成果。活动由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主持。
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长张亚青在点评讲话中,对本期研学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行走的思政课”是一个优秀范例,对推进研究、学习、宣传周恩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一项成功实践,给人以继承、发展、探索的启示。一是继承,赓续红色血脉。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暨新安旅行团出发90周年,追寻周总理足迹,感悟伟业,传播精神,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焕发红色精神新活力,激励青年前行。二是发展,打造思政工作新质生产力。其内涵,扩展了交往,增进了共识,培育了新人,优化了课题,开创了新路。其外延,线上线下结合,以项目为王,需求导向,形式多样,狠抓流量。流量密码即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力。三是探索,推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认真总结完善,原创性思路,系统化范式,标准化要求,独特化品牌。创新新时期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比如:党媒玩梗,从“端着讲”到“蹲着聊”,切实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韩晓梅在结业式上发表致辞,充满了对研学班成果的肯定与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她从“融贯了一个主题”“体现了一种精神”“激发了一种力量”三个方面概括了研学班取得的成果,认为这些丰硕的研学成果必将激励青年学生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谱写最美的青春篇章。同时,期待以研学班成功举办为新的起点,继续与各红色场馆紧密协同、携手并进,用好用活各类“大思政课”资源,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研学班全体成员以《破壁思源承总理风骨,铸魂砺行显青年担当》为题,深情汇报了学习感悟。他们以周恩来青年时代诗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导引,分享了在万里行程中体悟到的周恩来卓著功勋、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伟大风范。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破壁”的密码深植于周恩来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信仰、“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深邃智慧以及“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的使命担当中。他们表示,将把淬炼的“破壁之勇、铸魂之力”融入血脉,投身时代洪流,勇担强国使命。
红色场馆蕴含着丰富的“大思政课”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结业式上,来自周恩来纪念馆的高萱、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邹楷旭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红话筒”政治理论宣教团的刘晓彤,分别以《西花厅不灭的灯光》《“延安的怀抱”》《“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为题进行了“场馆里的思政课”示范教学。同时,现场还发布了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携手周恩来纪念馆开发的“学习周恩来 成才担大任”系列课程。
结业式上,张亚青、张珩、王大勇、祁素娟、盛军向大中小学校学生代表赠送周恩来相关书籍。一本本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伟人精神的图书,传递着对学生们的关爱与期望,希望他们能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祁素娟作总结讲话。她深情回顾了本期研学班横跨东西、行程万里的壮阔图景,特别指出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聚焦“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主题,并首次深入新疆实现“情系边疆线”,具有特殊意义。她强调,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始终致力于构建协同育人网络,目前已与20余所高校、30余所中小学携手,组织近万名学生参与研学,足迹遍布40多个红色场馆及特色乡镇。本次结业式发布的课程、专家加盟讲师团以及更多中小学生的深度参与,正是协同成果的生动体现和延伸。她表示,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将认真总结推广本期研学班的成功经验,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积极探索用周恩来的精神风范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努力推动周恩来崇高精神的传播与研究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她殷切勉励青少年学生将研学中汲取的精神养分融入血脉,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争做红色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和生动传播者。
结业仪式在全体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和充满期许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共同打造的第五期“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以“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于5月26日在淮安开班,沿线联合8所知名高校、10个红色场馆、6座城市的育人合力,7天时间跨越万里征程,串联起淮安、西安、乌鲁木齐、胡杨河、石河子、南京等红色地标和新农村建设基地、非遗传承点等实境课堂,举办41项沉浸式研学活动。从东部沿海到西北边疆,以地域跨度彰显思政教育的全国联动,将课内“思政小课堂”与课外“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青年学子在追寻周恩来总理的红色足迹过程中,深切感悟到伟人的崇高风范和伟大革命精神,坚定“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助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为青少年思政教育开拓了全新模式与路径。
文:周恩来故居管理处 金秋
图:武晓青
视频:王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