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 魏君如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从进攻大城市到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在中共淮阴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淮阴人民革命斗争史》中所载的《江苏省委对于淮安北乡暴动的批评与建议》,是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从淮安北乡的实际出发,探索农村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地方党史和革命史文献,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新视角来解读,对于学习贯彻执行中办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水平,是具有“以史为鉴”的重要现实意义的。
何孟雄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小组会上谈到何孟雄两次挺身而出反对“左”倾路线时,称赞其“勇气非常不容易”。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何孟雄等二十几个党的重要干部,他们为党和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同群众有很好的联系,并且接着不久就被敌人逮捕,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慷慨就义……所有这些同志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何孟雄(1898年6月2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定礼,字国正,号孟雄,湖南酃县(湖南省炎陵县 中村乡龙潭瑶族村)人 ,是中国共产党 创始人之一,北方工人运动的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何孟雄早年在长沙求学期间,与毛泽东、蔡和森 等交往密切,建立了革命友谊。1919年3月,入北京大学旁听,1920年3月,在李大钊 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
何孟雄主持起草《江苏省委对于淮安北乡暴动的批评与建议》
1927年7月底,何孟雄奉调江苏工作,任中共江苏省委农民部秘书,协助省委制定了第一次农民暴动计划,并赴淮安、淮阴一带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组织农民暴动。12月,任中共淮阴县委书记。1928年4月他以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特派员的身份,针对年初淮安横沟寺农民暴动失败的情况,起草并主持下达了《关于淮安北乡农民暴动的批评和决议》等一系列文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纠正“左”倾盲动错误,使江苏农民运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指出: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是继前委书记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之后的一次重要转折点的会议。“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据《中共江苏地方简史》记述:“为了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江苏省委于九月制订了《农民运动工作计划》,提出江苏农民暴动“应特别注意江北方面”。”然而,这一计划受到了中央的批评。11月9日,省委又根据中央“左”倾指导方针的要求,制订了一个组织全省暴动的《紧急决议案》,提出“今后所有党的工作都应以准备或发展暴动为其重心”, 1928年春,省委为加强对外县工作的指导,派出一批干部到各地巡视,以加强与各地联系,帮助各地加强组织建设。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淮安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军事委员会书记的何孟雄到淮阴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后向省委报告:淮阴是江北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学生爱国运动基础较好,城内有学生运动开展得较好的江苏省立中学、江苏省第三农校等,城郊西坝是淮盐的集散地,运盐工人最多时达1万多人。淮阴的广大农村土地瘠薄,连年灾荒,加上迭经战乱,农民困苦,早在1927年9月,共产党员陈治平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在南京发展同乡知识分子赵心权、厉冰心加入共产党,一起回到家乡横沟寺,成立了第一个直属中共江苏省委的中共淮安县特别支部,陈治平任特支书记。其工作范围以淮安北乡为中心,包括淮阴、涟水、泗阳等县。省委于1928年7月,根据《江苏省农民秋收斗争决议案》,又决定将淮安特支改为中共淮盐特委,负责领导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和盐城、阜宁、沐阳7个县,主要任务是:1、恢复淮安北乡工作,2、组织清江、盐城的盐工、码头工人、船夫起来斗争,3、发动清江、涟水、泗阳的佃农进行抗租和减租的斗争,4、恢复和建立各项城市工作,5、派专人做士兵工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扩大了党的影响,开辟了更广的工作领域。1927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淮安县委员会在横沟寺率先成立。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淮安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军事委员会书记的何孟雄,在中共淮安县委成立会议上传达省委关于组织淮安农民暴动的指示。会上,同时成立淮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部,赵心权、谷大涛任正、副大队长,大队部设在横沟寺。
何孟雄代表中共江苏省委指导淮安北乡农民暴动
1927年12月23日,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何孟雄深入淮安北乡指导中共淮阴特委和中共淮安县委遵循学习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学习三个多月前的1927年9月9日、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以中国共产党的旗号来号召群众,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先河的创举,从实际出发,高举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组织发动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公开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农民革命军,没收大地主以及中小地主的土地财产,组织工农兵苏维埃,为后来的“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壮举进行了早期的实践性探索。为了做好暴动前舆论工作,他们利用本地“牛头会”的集会形式,在淮安北乡大集钦工镇北圩门外,举行了万人抗捐大会。农民自卫队员及农协会会员扛着步枪、土枪、大刀、铁叉、棍棒、扁担等参加大会,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纲,号召广大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反动派作斗争。被激奋的贫苦农民当场撕碎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国旗,烧毁征收二角亩捐的契券,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进行示威大游行,形成了中共淮安特支直接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次大发动、大检阅、大示威,奏响了淮安北乡农民武装暴动的前奏曲,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到1928年2月上旬,淮安县有中国共产党支部60多个,党员1000多人。农民拍手叫好,国民党淮安县政府十分恐慌。1928年2月9日,中共淮阴特委、淮安县委从内线获悉国民党淮安县政府紧急调集军队镇压淮安北乡的共产党和农民武装的消息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实施暴动计划,建立暴动总指挥部,陈治平任总指挥,赵心权任副总指挥,陈文瑞、何木兰(女)、陈文荣负责后勤。当天傍晚,参加暴动的一千多人背着长枪、大刀,有计划地围攻了紫马州、大赵庄、宋集等地的地主武装。一夜之间,缴获枪枝100多条,烧掉地主的地契、租约、地揽和借据等。第二天清晨,横沟寺小学门前挂起了淮安县苏维埃政府和淮安县农民武装大队部的牌子,有80多个村庄的积极分子参与暴动,农民欢欣鼓舞,拍手叫好!乘胜收缴了大董庄地主兼团总董玉琉的武器,将其当场击毙,同时逮捕了不法地主陈步营,接着又包围了大董庄的反动保安队,缴获了一大批枪枝弹药,迅即占领了贾庄。
2月12日拂晓,国民党淮安县政府派出8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800多人,分三路进攻横沟寺。中共淮安县委将暴动队伍也分成三路应战。因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极大,暴动队伍勇猛反击,终因弱不胜强,谷大涛、章学廉和5名队员及2名家属壮烈牺牲,指挥陈治平决定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的陈伯阳等留下坚持,暴动的领导干部和队员全部夜渡废黄河转移到涟水。声势浩大的中国共产党发动领导的淮阴农民武装是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革命第一枪,在江苏和全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何孟雄制订《江苏省委对于淮安北乡暴动的批评和建议》的重要价值
横沟寺暴动失败后,1928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依据暴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作出了《对于横沟寺暴动的批评和建议》,“肯定淮安县委的成绩,同时指出其错误,明确提出尔后的农民武暴动方针。”特别总结了必须记取的经验教训:“游击战争是农民武装冲突的必然发展,必须懂得游击战争的策略;农村的游击战争绝不能拿城市的暴动条件来相衡;游击战争是农民武装斗争能站得住的主要斗争形式,领导必须有坚决的态度,绝不能动摇;游击战争应有主动进攻敌人的布置,有准备地打击敌人;游击战争要避免与敌人作战,要用包围游击的战术去战胜敌人;游击战争的领导人要有坚决、勇敢、身先群众精神;决不能动摇迟疑;要坚决肃反,要消除一暴成功的观点;要教育群众学会多种应付敌人的方法;要注意和瓦解敌军士兵;指导机关内部要保持意见和行动的完全一致和团结。”
据2002年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指出:“八七会议后,各地武装起义相继展开。” “在革命形势已经转入低潮的情况下,党需要认真总结南昌起义以来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恰当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的策略。”当年中共江苏省委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的横沟农民武装暴动的重要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指导当年的农民武装暴动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今天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以史鉴今、砥砺前行”的重要指示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