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淮安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伟人文化 周恩来故事
周恩来一张标准像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7-08-03  来源:周恩来故里 作者:  浏览次数:
       

这张周恩来总理的标准像是中国照相馆的姚经才师傅拍摄的。

中国照相馆,最早是江苏武进人吴建屏1937年到上海滩闯世界,在当时的上海静安寺开的一家照相馆。

1939年上海沪光电影院首映由陈云裳和梅熹主演的《木兰从军》,吴建屏和电影院联手加工、印制了5万张陈云裳不同姿态的照片,买一张影票送一张明星照片,在当时的"十里洋场"轰动一时,上海人由此记住了"中国照相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照相馆把服务对象转向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官兵,它首创的礼服出租和鲜花专供等服务项目招揽了大批顾客,生意十分兴隆。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为响应周总理"繁荣北京服务业"的号召,16位中国照相馆的职工带着老婆、孩子以及照相馆里的全部家什,与当年同批迁京的上海服务业职工一起,乘坐一趟铁皮列车来到了北京。

关于中国照相馆迁京后的位置,中央领导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选定放在王府井,而且要放在王府井口上。1956年9月25日,中国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正式营业,从此开始了"服务首都人民"的新历程。

当时,中国照相馆迁来北京,还不到一个月。总理说:哪天我们抽个空,到中国照相馆照个相。总理不愿意麻烦别人,他不肯把老师傅请到西花厅来,而是非要坚持自己到照相馆不可。1956年10月20日,他去拍照时,反复叮嘱:不要影响照相馆正常营业,不要搞戒严这一套。

那天,周总理穿的是藏蓝色呢子中山装,装束整洁,头发刚理过,红光满面,精神饱满。周总理坐上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坐姿端正自然。

当时,时任中国照相馆经理的姚经才正忙着布设灯光。因为灯光布设的好坏,对照片的质量影响很大。为了给周总理照好标准像,他加了柔和的顶光和右侧光。姚经才在机前用右手握着橡皮球,在看到周总理面部处于最佳神态时,使劲把橡皮球一捏,只听快门"咔嚓"一声,这张经典照片孕育而生了。

1976年总理去世,新华社急着来找周恩来的标准像。

中国照相馆存有周恩来标准像的底片,姚经才和全体照相馆的工作人员连夜加班加点,赶印了3000余帧8寸大的周恩来标准像。印好一部分就跑着送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即时供给排长队哭泣等候的人们。那真是血泪的记忆

 

照片上的周恩来总理,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令人难以忘怀。,这幅照片一直被挂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的家中,它陪伴着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走过了无数个峥嵘岁月。在更长的时光里,它陪伴着邓颖超走过了思念亲人的一个个白天和黑夜,这幅照片曾带给她多少温暖,多少温馨的回忆。(贾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