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当时的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的委派,进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家乡工作,他便成了淮安地方行政领导第一位跨进中南海西花厅的人。周总理对家乡首次来的"父母官"非常热情。7月23日晚,他接待了王汝祥,并设家宴请他吃饭。周总理与王汝祥拉起了家常,他兴致很浓,几乎是无所不谈。当王汝祥请总理帮助解决家乡办工业所需500吨钢板和300吨钢管的困难时,周总理坦诚地对他说:"按照目前淮安县的情况,在全国钢材都缺的条件下,应首先把农业搞上去,集中力量把农具厂办好,造纸厂和缫丝厂因钢材困难,待晚些再办,并答应以他的名义写一封信给当时的江苏省委副书记刘顺元同志,请江苏省委帮助解决办农具厂所需的钢材。27日晚,当周总理再次接待王汝祥时,他取出了事先写好的给时任中共江苏省委负责人江渭清、刘顺元、惠浴宇的信,然后说:"你从家乡老远来,我不能让你空手而归,我这淮安人也得尽点淮安人的责任,这封信交给江苏省委,你们的困难尽量请他们帮助解决。"王汝祥听了心里十分激动,边感谢总理,边小心翼翼地把这封沉甸甸的信札放进口袋里。事后得知,周恩来给江苏省委的信中是这样交代的:"对于王汝祥同志想在北京为他解决钢材的事,我当然不能那样做。不过,据他谈,无锡机床厂原与淮安订了合同,要为他们生产一百多台机床,现在由于今年钢材不够分配,无锡厂想废约或者推迟,而淮安方面认为,如能为他们生产25台机床,都是好的。我想这计划,在你们省的能力和权限内,可能为他们解决这一困难,故特地写这封信给你们,请予考虑。我的看法,由于远在北京,而且对于淮安建设也是初次听到,不一定对,所以你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成熟的意见,更非组织上的意见。写出仅供参考,并请酌办。"
1960年初夏,当时的淮安县委书记处书记、淮城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秉衡进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周总理很关心两年以前给省委领导商谈淮安发展工业的信函的办理情况。刘秉衡如实地向周总理汇报了江苏省委接到该信函后,淮安已和无锡市结成了协作关系,解决了淮安办工业的很多问题,设备要啥给啥,没有资金先运回安装再付款。农具厂上马后,接着又先后办起了化肥厂、农机修造厂、缫丝厂、内衣厂、化工厂等。周总理听了以后,十分高兴。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既讲原则性,绝不置国家整体利益而不顾,利用特权搞"走后门",态度鲜明地表示"我当然不能那样做";又讲灵活性,富有人情味,在地方政府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帮助家乡解决发展经济的困难,尽家乡人的一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