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央号召在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修建十三陵水库。当时,先后有40多万人参加了修建水库的劳动,其中有中央领导人,各部部长等也都参加了这个劳动。周恩来曾先后四次到十三陵水库劳动。
1958年6月的一天,是他第四次来到这里参加劳动。那天早上,一队队劳动大军向水库工地进发。周恩来举着红旗,走在国务院队伍的最前面。红旗上写着:"国务院直属机关第四支队"。周恩来身穿一件已经退了色的灰布衣服,背一顶草帽,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在行进途中,他回过头来高兴地对同志们说:"咱们是劳动大军,应该活跃一些嘛。来,哪位同志出来领大家唱个歌吧。"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提议,一位同志自告奋勇走出队伍,领着大家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
周恩来到水库劳动,只带了一名卫士,再没有任何随行人员。出发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建议带一名医生同行,以便照顾他的身体。可是,周恩来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参加水库建设的,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有广大干部,他们就不生病?经过劳动,我的身体会更好,即使有点毛病,也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同志看看就是 了!"他还嘱咐身边的卫士说:"到了工地,一切都要按那里的规矩办。"到了工地,大家先席地而坐。工地指挥部的同志来给大家分配任务,宣布劳动中应注意的事项。这位同志一看,面前席地而坐的队伍中,有周恩来总理,还有一些职务很高的领导干部,心情有点紧张起来。他刚刚说出:"我们欢迎总理和各位首长来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周恩来就站起来了。他爽朗地笑着,亲切地说:"今天这里没有总理和首长的职务,咱们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嘛!如果说首长,你才是这里的首长呢,你怎么指挥,我们大家就怎么干。"周总理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工地指挥部同志的紧张心情一下子打消了。
劳动开始了。几十辆小推车跑起来,周总理和大家一起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为水库大坝准备石料,往小车里搬石头。
总理弯下腰,一块一块地搬着。他的右臂受过伤,不能完全伸直,搬石头要左手使劲,遇到大石头,就得完全俯下身子,把石头抱起来。推车的同志看他累得满脸大汗,故意把空牟慢慢地推回来,让他多歇一会。总理马上"抗议":"快点吧,我们要窝工了!"
他装完这辆装那辆,人们稍不注意,他又抢着推独轮车。看他敞开衣襟,满脸汗水,推着独轮车走在不到一尺宽的木板道上,走得真稳呢……
后来,总理又和大家一起传递石头。他乐呵呵地把大石头称作"西瓜",把小石头称作"香瓜"。传递石块的长龙里,一会儿传来:"嘿,来了个小香瓜!""嘿,又来了个西瓜!"有的同志故意放慢速度,或者将小块的传给总理,他接到手就提意见:"加快速度!来个大的!"数不清的大小石块,在人们手中传递着,很快像小山一样堆起来。
周总理的手被石块碰破,出血了。大家劝他去包扎一下,休息休息,他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嘛!"
休息了。一队年轻人欢迎周总理带领的这支"老头儿"队唱歌。
"唱歌?"有人说:"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老了,不行啦!"
周总理站起来笑眯眯地说:"只是前二十年能唱,后二十年就不能唱?拿出延安精神来,唱一个!"
周总理挥起双臂指挥,愉快的歌声响彻工地。
周恩来在水库工地上同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他住的是一间简陋的低矮平房,屋里,窄窄的两个长条凳,架着一个床板,上面铺着很普通的旧布被褥;窗前放着一张三屉桌,还有两张硬木椅子,油漆都已脱落。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在工地期间,周恩来一直住在这里。他和大家一样,每天劳动8小时,从不迟到早退。劳动中间,午饭就在工地上吃。开饭时,他同大家一样排队去领一块烙饼,或者两块发糕,然后席地而坐,吃一口干粮,就一口咸菜,喝一口白开水。有一次,工地指挥员的哨声响了,炊事员给送饭来了。卫士听到哨声,想往队伍前面跑,早点给周恩来领上饭。没想到,周恩来一把将他拉住,说:"你往哪跑,就排在后边吧。"卫士只好老老实实地站在后面。领到饭后,周恩来边吃边和别人谈笑,吃得十分香甜。
收工回来,周恩来和大家吃一个食堂的大锅菜,在一个几十米见方的浴池里洗澡,睡在同样简陋的平房里,一点也不特殊。唯一特殊的是,别的房间都媳了灯,他的屋里还亮着灯火,劳动一天以后,他还要坐在硬板椅上批阅文件。
周总理就这样和水库的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度过了一个多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