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淮安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政务专栏 全民阅读专栏
心系文艺工作者
时间:2021-12-17  来源:淮安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网站 作者:  浏览次数:



周恩来同志生前为文艺发展呕心沥血,文艺界的朋友对他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视他为良师益友。

抗战爆发后,在被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云集了文艺界、教育界等各界人士。除了物质上的不堪重负,精神压迫和人身安全威胁也是一剂摧残。不敌国统区黑暗、深感穷途末路的著名戏剧家洪深,带领一家三口在家服毒自杀,留下遗书,“一切都无办法,政治、事业、家庭、经济如此艰难,不如归去。”周恩来闻讯,立即派人予以救助,幸告脱险。周恩来在大后方积极团结广大文艺界人士,正如曹禺后来回忆所言:“总理对我们的关怀,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衣食住行,而更深刻的是于我们的思想与品德。”

周恩来文艺界的朋友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文协为援助贫病作家发起募捐时,周恩来捐款一万元以示支持。除物质上的资助外,安全上的保护、政治方面的关照则让周恩来与文艺界人士建立起生死友谊。仅1941年1月到6月,安排离开重庆的进步文化人士就有一百多人郭沫若在创作《棠棣之花》的过程中,被称为“文艺界知音”的周恩来曾对剧中一些字句提出了详细意见,从第二幕到第五幕凡三十二条长达二千余字。周恩来这种关心和支持使大家深为感奋。

周恩来总是把文艺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加以领导,他总是循循善诱,设身处地为文艺工作者着想。在大后文艺界人士困于形势思想苦闷之时,周恩来及时疏导,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是周恩来诲人不倦的精神鼓舞了软弱和动摇的他们。冰心以她的艺术之笔写:“他是一股热流,一团火焰,给每个人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这在当时重庆的悲观、颓废、窒息的生活气氛之中,就像是一年难见几次的灿烂的阳光。”